原子化:將樣品中的待測元素轉化為基態原子(通常通過火焰、石墨爐等方式)。
光吸收:光源發射出特定波長的光(對應待測元素的特征譜線),當光通過原子蒸氣時,基態原子會吸收該波長的光,導致光強減弱。
定量分析:吸光度與樣品中待測元素的濃度成正比(遵循朗伯 - 比爾定律),通過測量吸光度可計算元素含量。
光源
作用:提供待測元素的特征譜線(銳線光源)。
常見類型:空心陰極燈(針對性強)、無極放電燈(適用于易揮發元素)。
原子化系統
火焰原子化器:利用火焰高溫(如乙炔 - 空氣火焰,溫度約 2300℃)使樣品原子化,操作簡便,適合高含量元素分析。
石墨爐原子化器:通過電加熱石墨管(最高溫度可達 3000℃)實現原子化,靈敏度高,適用于痕量分析(檢測限可達 10??~10?12g)。
功能:將樣品中的元素轉化為基態原子蒸氣。
主要類型:
分光系統
作用:將光源發射的復合光分解為單色光,分離出待測元素的特征譜線。
組件:光柵、棱鏡等色散元件,以及狹縫(調節光帶寬)。
檢測系統
功能:測量光強變化,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并放大處理。
組件:光電倍增管(常用,靈敏度高)、半導體檢測器等。
優點:
靈敏度高:尤其適用于痕量金屬元素分析(如 Pb、Cd、Cu 等)。
選擇性好:每種元素僅吸收其特征譜線,干擾較少。
準確性高:相對誤差通常在 1%~5% 之間。
測量范圍廣:可測定 70 多種元素,涵蓋周期表中大部分金屬元素及部分非金屬元素(如 As、Se 等)。
缺點:
單元素分析:每次只能測定一種元素,多元素分析需更換光源或使用多通道儀器。
樣品前處理復雜:需將樣品轉化為溶液,可能引入誤差。
對非金屬元素測定受限:僅少數非金屬元素可直接分析。
環境監測:檢測水、土壤、大氣中的重金屬污染(如 Hg、Cr、Ni 等)。
食品與藥品分析:測定食品中的微量元素(如 Fe、Zn、Ca)、藥品中的有害金屬殘留。
冶金與地質:礦石、合金中金屬元素的含量分析(如 Fe、Al、Mg 等)。
生物醫學:血液、尿液中微量元素的檢測(如 Cu、Zn 與疾病的關系)。
化工與材料:化工原料、半導體材料中雜質元素的控制(如高純度硅中的痕量金屬)。
基本流程:
樣品前處理(消解、溶解、稀釋等)。
配制標準溶液,繪制標準曲線。
儀器調試(選擇波長、原子化條件等)。
測定樣品吸光度,根據標準曲線計算濃度。
注意事項:
避免樣品污染:使用高純度試劑和容器。
優化原子化條件:如火焰類型、石墨爐升溫程序等,以提高原子化效率。
消除干擾:常見干擾包括物理干擾(基質效應)、化學干擾(形成難熔化合物)、光譜干擾(鄰近譜線重疊),可通過加入基體改進劑、背景校正(如氘燈校正、塞曼效應校正)等方法解決。
類型:根據原子化方式可分為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、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;根據光路設計可分為單光束、雙光束儀器(雙光束可減少光源波動的影響)。
技術發展:
與其他技術聯用:如與高效液相色譜(HPLC)聯用,實現元素形態分析(如不同價態的 Cr、As)。
自動化與智能化:自動進樣、數據處理系統的普及,提高分析效率。
微型化:便攜式儀器的研發,適用于現場快速檢測。
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憑借其高靈敏度和準確性,已成為元素分析的重要工具,在科研、工業和環保等領域發揮著關鍵作用。
梁山成行機械設備有限公司(德行化工)版權所有 GoogleSitemap 技術支持:化工儀器網 管理登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