料斗:用于裝載待混合的物料,常見形狀有V 型、雙錐型、立方型等,不同形狀會影響混合效率和物料運動軌跡。
旋轉軸:連接料斗并驅動其旋轉,通常由電機通過減速機帶動,轉速可調(一般為 5~20 轉 / 分鐘)。
進料口與出料口:分別用于添加物料和排出混合后的成品,部分設備配備密封裝置防止粉塵泄漏。
原理:料斗旋轉時,物料隨料斗壁上升至一定高度,然后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落,形成大規模的物料群體運動(對流)。
作用:使不同區域的物料發生宏觀上的位置交換,是混合初期快速均勻化的主要驅動力。
示例:在 V 型料斗中,物料從兩個錐筒向中間交叉區域流動,形成強烈的對流循環。
原理:當物料顆粒之間存在速度差異時(如滑落過程中顆粒相互碰撞、摩擦),顆粒會因隨機運動而彼此穿插,實現微觀層面的分散。
作用:消除局部濃度差異,提升混合精度,尤其對細粉或小顆粒物料顯著。
關鍵點:料斗轉速需適中 —— 轉速過高會導致物料因離心力貼附壁面,反而減弱擴散;轉速過低則混合效率不足。
原理:物料在運動過程中,不同層間的顆粒因速度差異產生剪切力,類似于 “分層滑動",破壞物料的團聚或結塊。
作用:對于粘性或易結塊的物料(如潮濕粉體),剪切作用可有效分散團聚體,提升混合均勻度。
結構影響:料斗內壁若設計為非光滑表面(如帶擋板、凸棱),可增強物料的剪切。
結構:由兩個圓筒呈 V 型焊接而成,夾角通常為 60°~90°。
原理:旋轉時物料在兩筒間交替流動,形成強烈的對流混合,同時在交叉區域產生剪切和擴散作用。
特點:混合速度快、效率高,適合比重相近的粉體混合,常用于醫藥、食品行業。
結構:兩端為圓錐體,中間為短圓柱體,整體呈對稱結構。
原理:物料隨圓錐旋轉時,沿錐壁向上運動后自由墜落,形成多角度的對流和擴散,混合過程柔和。
特點:適合易碎物料或對剪切敏感的物料(如顆粒飼料),混合均勻度較高。
結構:料斗呈立方體,內壁常設有擋板或導流板。
原理:旋轉時物料與擋板碰撞后改變運動方向,產生復雜的湍流和剪切作用,強化混合。
特點:適合高粘度或難混合的物料,混合時間較長但均勻度更高。
粒度差異:粒度相差過大易發生分層,需控制粒徑比(通常不超過 1:3)。
比重差異:比重差大的物料需延長混合時間,或采用底部攪拌輔助。
粘性與吸濕性:粘性物料易結塊,需配合剪切作用強的料斗結構。
料斗填充率一般為 40%~60%(體積比),過滿會減少物料運動空間,過低則降低對流效率。
轉速需低于 “臨界轉速"(避免物料貼壁),通常通過實驗確定最佳轉速(如 5~15 轉 / 分鐘)。
混合時間過短導致不均勻,過長則可能因過度混合引發分層(如顆粒偏析)。
內壁拋光處理可減少物料粘附,尤其適用于醫藥、食品等潔凈場景。
應用領域:
醫藥行業:混合粉劑、顆粒劑(如片劑原料)。
食品行業:調味料、烘焙原料混合。
化工行業:顏料、塑料粒子混合。
飼料行業:預混料、添加劑混合。
優勢:
結構簡單、操作方便,適合中小批量生產。
混合過程溫和,不易破壞物料物理性質(如顆粒完整性)。
可實現密閉混合,減少粉塵污染,符合環保要求。
不適合混合液體 - 粉體或高濕度物料,需搭配其他設備(如犁刀式混合機)。
對比重差異(如金屬粉與輕粉體)或粒徑差異過大的物料,混合均勻度有限。
梁山成行機械設備有限公司(德行化工)版權所有 GoogleSitemap 技術支持:化工儀器網 管理登陸